查看分类

昆明生态鸡养殖需要注意哪些环境因素?云南云牧王分享!

2025-03-19
生态鸡是在一定饲养范围内活动的养殖鸡的统称,对所有以非人工抗生素饲料饲养、非催熟,且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的鸡均可称为生态鸡。生态鸡养殖需要特别注意以下环境因素,以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
一、场地选择与鸡舍建设
地势与土壤
地势: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开阔的地方,避免低洼潮湿、排水不畅的地块;在丘陵和山地,应选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山坡缓的地方,避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以及坡底、谷口地、风口等位置。
土壤:最好是沙质土壤,以防雨后场地积水而造成泥泞,影响鸡的健康。
水源与水质
水源:场址附近必须有清洁充足的水源,取用方便。放养期间要保证充足优质的饮水,尤其是在野外植被稀疏的地块和阳光充足、风吹频繁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鸡的饮水量会增大。
水质:最理想的水是经过处理或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水。水源最好是地下水,以自来水管道输送;地面水源包括江河水、湖泊水等,使用时需进行处理。
光照与通风
光照: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确保鸡群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照。在鸡舍内应合理设置照明设施,以满足鸡只不同生长阶段的光照需求。
通风:鸡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积聚。在鸡舍建造时,要考虑窗户和天窗的设置,以便在必要时进行通风换气。
植被与饲料资源
植被:选择野生或人工牧草的生长密度高或牧草的覆盖率高的地方。植被中最好是有大量鸡喜欢采食的草种,特别是野草类。最好选在果园、农田、林地的野生草质量较好的地方,其他地方则需要经过人工改良。
饲料资源: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是生态鸡养殖的重要条件。鸡群在户外可以自由觅食昆虫、蚯蚓、草籽、野菜等天然饲料,这些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鸡的肉质和蛋品质量。
二、气候与温度控制
温度
鸡舍内的温度对鸡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在育雏期,要严格控制鸡舍内的温度,确保鸡只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可以逐渐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对于成年鸡,虽然它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也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做好保温和降温措施。在冬季,要确保鸡舍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夏季,则要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防止鸡只因高温中暑。
气候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鸡品种进行养殖。例如,在山区可以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好的土鸡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鸡群的放养时间和饲养管理措施。在气温适宜的季节,可以让鸡群在户外自由活动;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季节,则要加强鸡舍的保温和降温措施。
三、卫生与防疫
环境卫生
保持鸡舍和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粪和杂物。鸡舍要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石灰水、草木灰等天然消毒剂对鸡舍地面、墙壁和栖息架进行消毒。
放养场地要根据放养数量和放养时间的长短及放养季节划分成多片区域,实行分区轮牧。一个放养区放养一段时间后,要对轮空放养场地进行松土、清扫、消毒和种草等工作。
疫病防控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等常见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加强对鸡群的健康监测和疫病防控工作。一旦发现患病病例,应立即将病鸡隔离治疗,并对放养场地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四、饲养密度与放养管理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生态鸡养殖的重要条件。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鸡只之间的竞争加剧、饲料利用率下降和疫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一般来说,林地放养的实际密度根据植被条件和管理方式作出调整,一般放养密度在50~200只/亩。
放养管理
对鸡群进行放养调教,使鸡群建立起“吹哨或敲盆/采食”的条件反射。放养初期,每天可放3~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初进放养场区时宜用活动围栏限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渐扩大放养范围。
根据不同季节、散养地的植被情况、虫草的多少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每日的补饲次数和补饲量。一般每天补饲2次,每次补料量最好按笼养鸡采食量的80%~90%补给,剩余的10%~20%让鸡自己在环境中去采食虫草弥补。
综上所论,生态鸡养殖需要特别注意场地选择与鸡舍建设、气候与温度控制、卫生与防疫以及饲养密度与放养管理等环境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可以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升。

Copyright © 2022 云南云牧王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4035669号-1